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对教育类专业的质量和水平进行评估和认证的过程,旨在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和能力,适应社会对教育人才需求的变化。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之一,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也需要构建适应认证要求、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之一,在实践教学方面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要求,优化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旨在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高质量的体育教师。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素
(一)坚持“学生中心”
我国教育发展多年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理念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创新,当前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符合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将传统的教为主转向为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代表着教育对学生为本的重视,强调注重学生的个人特点,尊重师范生的成长规律,调动各种教育资源,有教无类实施教学。其中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实践教学的意义,调动起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实践与锻炼。
(二)突出“产出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是注意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收获到什么,而不是自己已经教了什么,确保学生能够有所收获,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的目标。在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秉持着“产出导向”这一教学理念,时刻关注学生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能力有怎样的提升,有什么样的不足。因此在完善体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机制时,必须将学校和社会的需求,作为重要的参考目的,结合需求制定培养体系,完善内容,而作为师范类学校还要有反向设计能力,确保培养出具有教学能力的高质量体育教师。
(三)强化“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要对于培养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严格的动态审查标准,对于教学环节展开全方位的评价,根据评价制定教学提升机制,进一步促进我国师范类专业人才能力的提升。体育实践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就有着较强的阶段性和实践性特点,要想真正看到教学成果,必须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坚持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持续改进优化教学方向,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跟踪,同时还要对体育师范生展开多维度的评价,及时根据调查情况,以及社会需求更新培养目标。对于体育师范生的毕业要求也要将社会需求,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确保学生毕业后有足够的能力进入到社会。
二、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中心”理念未贯穿
以学生为中心是实践教学的关键,而如今许多师范生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重视,这一理念的价值未得到真正的发挥。师范生的见习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之后,前往学校,以教师的身份去展开体验式的学习,对专业有更加完整的认识。许多学校将体育师范生的实践安排在第一二学年,而此时学生并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也没有受到过完善的教育理论课程教学,因此在见习期间很难有实际的收获。同时,在安排实践课的过程中,许多学校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学内容仅仅是老师根据自己的过往经验统一安排,没有实际考虑到当前阶段学生的需求。因此大部分学校的实践课程内容都比较单一,大多是组织学生参加专家讲座,进行观摩式的学习,学生无法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组织整个教学的过程,在见习过程中也无法得到现实上的认识。在见习中,没有实际融入到教师这一角色当中,也激发不起自己对于体育教学的热爱。
(二)体育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产出导向不够凸显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服务于体育事业并具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教师。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体育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产出导向不够明确和突出。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教育质量和培养效果的下降。体育师范生可能缺乏对教师职业要求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无法全面适应和胜任教育实践中的各项工作。同时,体育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缺乏个人特色和教育思想,难以形成系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目前,在体育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为了完成实践任务,缺乏对教学过程的深入思考和反思。这样的实践教学无法真正提高体育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体育师范生在实践教学中只有少数专业教师参与指导,而其他教师的指导力度较小或缺乏系统性。这导致体育师范生无法充分获得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指导,无法得到全面的教学培养。
而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相对较新,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迅速,但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瓶颈。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和要求也限制了师资队伍的发展。体育教学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但由于教师数量和培训的限制,导致教师参与度不高,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对体育师范生的教学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产生一定影响。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和支持,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可能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错失了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同时,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也受到一定限制,影响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效果和声誉。
(四)实践教学缺乏持续性改进
实践教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总结与反思,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总结与反思教育存在形式化的问题。他们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完成实践报告或填写反思表格,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深入分析和持续性改进。
例如,在体育师范生的实践教学中,可能只是要求学生简单地完成实践报告,填写一些基本的反思表格。这样的形式化教育无法真正引导体育师范生深入反思和持续改进实践教学的能力。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下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一)体育教育专业要科学构建培养目标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确认实践教学的目标必须要对其有具体的认知,要根据当前的具体情况设立具有可行性的要求,确保符合师范类专业标准。第二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建立起逻辑完善、结构清晰的课程大纲。第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的需要,权衡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占比,认真钻研,共同探讨教学的更多可能性。
(二)体育教育专业要逐步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和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成为迫切的需求。优秀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实施高质量实践教学的基础,具有直接影响学生成长和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
此外,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缺乏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教学方法的熟悉程度。因此,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提升水平。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实践教学师资的选拔。在招聘实践教学教师时,学校应注重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实践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其次,学校可以组织系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培训、研讨会、教学观摩等形式,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实践教学师资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教师可以深入了解体育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教学方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体育教育专业要不断完善过程性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目前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往往过于依赖一次性的考试和项目评分,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情况。因此,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建立完善的过程性考核体系,以确保实践教学的目标达成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校需要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其次,学校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来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性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评分,还可以结合实践报告、教案设计、实际教学操作等形式,通过评价学生的实际表现和综合素质,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教学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应具备公正性和科学性。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客观公正,避免主观偏见和任意性评判。评价标准应明确、具体,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水平,以保证实践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不断完善过程性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落实,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符合专业认证要求的高质量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优化策略。这包括科学构建培养目标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不断完善过程性实践教学考核体系。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更好地贯彻“学生中心”理念,突出“产出导向”,强化“持续改进”,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教师。希望本文的内容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胡吴进
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南昌 330013
课题基金
1.2022年教改课题:基于需求驱动的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学龄前儿童体适能课程的研究(DHJG-22-77)
2.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践研究(23XYB27)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江西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江西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江西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江西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江西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